〔摘要〕师生信任关系是指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相互评判的基础上,通过对彼此的陈述、承诺及行为可靠性的期望而形成的相互关系。师生信任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能力、可靠性、善意等是影响师生相信任任的重要因素。构建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立正确的学生观,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xml:namespace>
〔关键词〕师生 信任 策略
构建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在融洽的环境中学习文化知识、学会做人道理、树立远大理想,这是高校老师的工作目标。达成目标的关键之一,在于经营好师生间的信任。“信任”二字,容易说,也容易写,做起来却很难,要用心去经营。?xml:namespace>
一、师生信任的含义
(一)师生关系是师生信任的前提
其一是双方关系是两人交往在某一个时间点的总结,它代表了他们过去的交往经验,也预期了未来交往的可能结果。因此,给予双方所需的保障。其二是随着师生关系的进展,双方相互的信任程度也会加深。师生关系的起点是人们遵循的既定关系内所隐含的角色义务。双方不计较得失地去履行这些义务,遂启动了人际关系和信任的良性循环。之后,在每一个人际交往阶段,双方相互表达了自己老实,及有诚意和诚心,信任才逐渐深入。
(二)在不断的相互评判下形成信任
教师和学生在决定是否信任对方之前,首先要对其以前交往中的表现进行评判。一方面信任者会对被信任者以往履行责任和被托付义务的情况进行“考察”,通过理性的分析,推测这次信任的可行性,如果以前的“记录”都是良好的,那么信任发生的可能性就大,反之,信任发生的可能性就小。另一方面,信任者和被信任者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形成亲密的情感关系,这种拟亲化的关系(把对方看成自己的亲人)也会增加信任发生的可能性。
(三)信任是一种保障
用日常用语说就是“放心”,不必提心吊胆,担心对方不会照自己的期望或托付而“为自己”做事。责任和被托付义务主要包括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赋予有教师、学生身份人分内应做的事情,如赋予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赋予学生的责任是努力学习,成为有用人才;以及教师托付学生、或学生托付教师的希望对方为其实现的具体事件。
二、师生信任的相互关系
(一)师生信任的相互关联
学生越信任教师,教师也越信任学生。这一方面表现为受到学生高度信任的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程度也很高、而受到学生较少信任的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程度也相对较低。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受到教师高度信任的学生对教师也有更高的信任,而教师不太信任的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也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影响信任形成的因素有关。比如,师生交往的频率对双方的信任都有影响。这可能说明,除了双方的信任可以相互影响并有一些共同的影响因素外,师生信任还有各白不同的影响因素。
(二)班主任更值得学生信任
研究结果表明,班主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多于一般任课教师。学生对班主任教师的信任更高,而班主任老师也更信任学生。这一结果一方面可能与师生的交往频率及交往深度有关,另一方面与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和特点有关。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的交往普遍多于一般的教师,师生之间的了解更多、交流涉及的问题也更厂,这些都有利于培养相互之间的信任。同时,班主任通常又是学校中比较优秀的教师,可能是学校、学生、家长都比较信赖和放心的教师。一个教学能力不强、与学生关系不融洽、不能被学生接纳的教师或许根本就不可能长期担当班主任的职务。
(三)教师更加信任女生
我们发现,教师对女生的信任显著高于对男生的信任,且在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这可能是因为在学习阶段,女生普遍比较遵守纪律、听老师的话,更能理解和体谅老师。特别是在大一阶段,女生的自觉性程度普遍高于男生,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教师对她们产生更多的信任。
三、高校师生信任关系的构建
(一)教师是“天平”,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师生间的信任,从老师角度讲,就是要相信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只相信部分学生。这就要求老师要用一颗公平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有所偏颇;师生间的信任,从学生角度讲,就是所有学生都信任老师,而不是只有部分学生信任老师。只有老师用一颗公平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获得所有学生的信任。否则,学生中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其结果连部分学生的信任都难以获得。
一年多来,在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做人的思想工作是多么不容易,尤其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同的学生,在他们各自的成长阶段,面对的成长环境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在面对同样问题的时候,不同学生的处理方式也就不一样。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做工作的时候,就必须秉承一颗公平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心里的天平千万不能主观倾斜。否则,就失去同学们的信任,难以走进同学们的内心世界。同学们不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工作就难以开展。日积月累,就会挫伤同学们的热情,无法形成良好的班风。
一般情况下,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表现良好的学生及学生干部比较容易获得老师的喜欢。但是人无完人,这些学生同样也有缺点,也会犯错。当他们做了错事,作为老师,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偏袒。否则,一碗水端不平,老师不仅会失去其他同学的信任,也会失去那些获得偏袒学生的信任。再处理其他犯同样错误的学生时,就难以服众,班级管理就面临危机了。
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经营师生间信任的基础。如果在一般性校内行为规范面前,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遵守,那么师生间的信任基石就更加牢固。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更要以身作则,这样学生才会信服老师订立的规章。比如关于学生迟到早退问题,这一直是高职学生的一个通病,在这上点我比较注意,并一直强调这一点,而且我作为班主任就做到了从不迟到,从开学到现在为止一次都没有过,同学看到班主任以身作则也就没什么异议。
(二)教师是“专业教师”,对所学专业要熟悉
在教师群体中,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具体包括:第一,敬业精神。爱岗敬业是教师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要求教师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实的职业信念,要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执着的追求。敬业精神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第二,崇高的人格。这是对教师职业提出的特殊要求,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用自身人格来培育学生人格、用自身灵魂来塑造学生灵魂的劳动,它自始至终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人格示范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赢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重要因素。第三,对学生的爱。要热情、真诚对待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错误。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特别是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教师在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有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是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威信的重要条件。
高校教师担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修养,发挥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坚定政治信念,将理论运用在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工作中。同时,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深造,特别要熟悉学生所学专业,包括了解其专业的知识背景、发展方向,以及专业的知识结构与培养目标,还有大学四年课程结构、课程主要内容、专业培养方向、课程学习难点及就业情况等,从而与学生有更多学术探讨内容,能更全面地解答学生在学业上的疑惑,更好引导学生进步。
(三) 教师是“心理学家”,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不论是高校组织内部还是外部,师生之间还是其它组织成员之间,沟通都必须是双向的。存在沟通反馈的双向沟通能够提高沟通内容的接收率,活跃沟通的气氛,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反馈是对整个沟通过程形成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沟通反馈,沟通主体能了解沟通的状况,并对下一次的沟通做好准。对于学生的优点,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并使之发挥在对国家与社会有益的事情上。对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教师应该在前期做足功课,如我班开学初进行的“背摔、解手扣”等拓展项目,学期中的娱乐晚会活动,班集体购买电风扇、春季梅岭之行等活动,都达到了很好的沟通,便师生的关系更加亲密。此外,学生宿舍是学生的家,是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教师应该经常光顾学生的宿舍,到学生的“家”去做客,主动进行感情交流。
(四)教师要宽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成长阶段的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老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帮助他们改正,并且要多看到他好的一面。如果学生一直记得老师的错误,那么老师也会很难受,好似被烙上了一块印记。如果老师也这样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心里也会很难过,甚至会破罐破摔。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对改过的学生,我们要抱以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他们的过失,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许一个崭新的图画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欣赏到他们阳光的一面。
每个学生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都会看在班主任老师的眼里。人无完人,我对待学生的错误就是抱着就事论事的态度,学生做错了事情,改正了,事情就过了,以后也不再提。不能因为一件错事,就把这名学生盖上不良分子的印章。学生也会因为他(她)改正了缺点后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不变,而不断地改进自己、提高自己。这也就达到了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当学生确定老师没有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时,师生之间的信任就产生了。
(五)教师应充实互动渠道与联络方式
不同的沟通方式、不同的沟通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各有利弊。高校组织内外部的感情交流、闲言传播等经常采用口头沟通的方式;而组织内或组织之间传达文件或通知等一些重要、需要备案的信息经常采用书面沟通的方式。单独采用口头沟通或书面沟通都不会产生最佳的沟通效果,多数情况下要同时使用两种方式。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骨干在学生群体中的作用,同时利用各种交流平台,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联络的覆盖面。学生骨干与学生干部一向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抓手,在发挥学生骨干与学生干部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开拓互动的渠道,更贴近学生群体。如利用飞信平台,以一对多的形式发送通知内容,从而避免通过学生干部下发通知而产生部分同学不知情的情况,创造老师与每位学生交流的机会。目前,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QQ群,教师应加入每个班级群,通过QQ群不仅了解大家谈论的内容,同时获得一个轻松的交流环境,让教师的身份减弱,使学生能比较真实地交流情感、展示自己。教师不仅参与其中,更要积极引导学生的言论方向。
目前,高校学生工作师生信任还不能说优良,而高校学生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需要优良的师生信任作为基础。并且信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投入与建设。同时,信任的建立不是单方面的,其涉及学生与教师两个群体,是在两个群体互动中累积产生的。实践证明,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提高学生工作成效,以信任为基础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尊重教师的管理。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中应该重视师生信任的创建,积极构建信任建立的管理机制,并深入探讨促进信任形成的可行性渠道与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丁华萍. 基于学生工作的高校师生信任分析[J].高校与经济, 2010年6月.
[2]张相乐. 论师生信任关系的构建[J].教育导刊.2010年3月.
[3]孙伍俊. 高校组织中师生信任研究.博士论文.2005年4月.
[4]李晔.师生信任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博士论文.2007年11月.